您的位置: 首页 >教务处>课程改革>详细内容

课程改革

苏州市中等职业学校精品课程建设标准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21-03-01 14:36:04 浏览次数: 【字体:
苏州市中等职业学校精品课程建设标准
一级二级      分值
指标指标
 课程开发1-1课程定位1.符合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相关领域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3
2.进行本课程开设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分析,并形成报告。
3.在专业课程体系中与其他课程关联得当。
1-2课程设计1.开展市场调研,通过职业能力分析,明确学习者在职业技能、职业知识(包括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和职业道德与情感三方面应达到的预期结果。4
2.依托行业企业,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和设计。
3.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科学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教、学、做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实训、实习等教学环节设计合理。
4.建立课程修订机制。
1-3课程方案(参照省课程标准文本体例)制定实施性的教学大纲,包含课题、适用对象、课程性质、参考课时、学分、课程目标、设计思路、内容纲要、技能考核要求、实施建议、教学条件、学习评价、说明等。3
 教学内容2-1内容选取1.遵循“符合市场需求、符合学生实际”的原则。4
2.渗透职业标准,体现“四新”要求。
2-2教材资料1.选用规划教材。8
2.自编富有地方特色的校本教材。
3.引进相关行业企业标准、考工考证的教学资料。
4.配套符合课程设计要求的实验实训指导书、多媒体课件、教学案例、习题集等相关教学资料。
2-3教学设计1.课程整体教学设计或学期授课计划(作业计划、阶段测验计划、考试要点等)严密、完整、规范、切实可行。8
2.教案规范,切合学生实际,不断更新。
 教学方法与手段3-1教学模式重视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有针对性地采取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5
3-2教学方法灵活运用案例分析、分组讨论、角色扮演、启发引导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提高教、学效果。5
3-3教学手段1.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6
2.应用虚拟仿真教学技术,建立虚拟工厂、虚拟车间、虚拟工艺、虚拟实验(训)等教学环境。
3.开展网络教学,在校园网上建立课程资源库,实现资源共享,增强师生互动。
3-4教学评价建立科学的教学质量考评体系,组成由行业企业专家、教师和学生等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方法,具有详细的可操作性的方案,突出平时教学的过程性和考试的诊断性、发展性功能。5
 教学队伍4-1课程负责人1.具有中高级职称和“双师”资质。5
2.执教能力强,教学效果好,参与和承担教育研究或教学改革项目,成果显著。
3.与企业联系密切,参与校企合作或相关专业技术服务项目,成效明显,并在行业企业有一定影响。
4.具有课程整合、协调、开发能力,具有团队发展的规划能力。
4-2团队素质1.具有团结协作精神。10
2.教师具有“双师”素质,能较好的采用理实一体化等教学方法实施课程教学。
3.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自主开发多媒体课件、教具等教学资源。
4.注重教学研究,形成教学特色,有与本课程相关的市级以上教科研成果。
5.有来自行业企业的兼职教师。
4-3团队建设1.团队学历、职称、年龄、专兼结构合理。5
2.以常规教研活动为主体,组织说课、评课、竞赛、讲座等活动。
3.完善教师赴企业锻炼制度,参加各级各类培训。
实践条件5-1实验、     实训条件1.建有符合现代职校理念、能适应教学模式需求的校内外实训基地。6
2.根据课程特点,配备具有先进性和实用性的实验实训设备。
5-2管理使用1.实验实训基地具备企业文化氛围。4
2.管理良好,设备利用率高。
 课程管理6-1执行规范1.按时完成授课计划,教学效果好。4
2.作业形式多样,完成情况良好,教师批改认真。
6-2课程评价1.行业企业及教育教学专家给予较高的评价。6
2.学生对课程教学的满意度高。
3.课程对应或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或专业技能水平证书获取率高,相应技能竞赛获奖率高。
6-3质量监控校长室、教务处、专业组等部门对课程开发、教学过程等环节的管理。4
6-4政策支持学校重视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在教师培养、经费保障、设备支持、激励机制等方面有完备的制度和措施。5
 特色与创新
20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