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教务处>课程改革>详细内容

课程改革

底线、底气、底蕴、底功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21-03-01 14:36:29 浏览次数: 【字体:

底线、底气、底蕴、底功

――以生为本,凸现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内涵

江苏省张家港职业教育中心校 

    课程改革是近阶段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深化中职学校课程改革是中职学校主动适应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提高中职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要求,也是中职学校自身改革与发展的客观要求。我校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和《江苏省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行动计划》,以生为本,突出能力培

养,深化课程改革。在实践中我校总结出了课改的核心内涵-“四底”,即:做人底线、创业底气、文化底蕴、技能底功。我校瞄准职高生“四底”,稳妥推进课程改革,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四底”的理论依据

《江苏省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行动计划》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学习者为中心,面向市场、面向社会,改革职业教育课程模式、结构和内容,......为造就一大批各行各业所需要的技术型、技能型人才服务,为“富民强省”和“两个率先”服务。

随着初中升学比例的不断提高,职业类学校学生的整体素质有所降低,体现为:一部分学生厌学情绪严重,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现有的课程中部分内容对学生来说难度偏大等。针对学生的实际,我们觉得,我校的课程改革要体现“以生为本”的理念,关注学生个体发展。通过课程改革,帮助学生确立“做人底线”,鼓足“创业底气”,厚实“文化底蕴”,扎实“技能底功”。

二、“四底”的组织实施

(一)丰富德育课程内容,确立学生“做人底线”

我校非常重视德育课在德育工作中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在我校的德育课中包含经济与政治基础、哲学基础、法律基础等必修课程;心理健康教育、伦理道德、环境保护等选修课程;学校还通过讲座、橱窗展览、播放影像资料等形式,整合诚信教育、法制教育、青春期教育等内容。学校每天组织学生收看中央台的新闻联播和张家港的本地新闻,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和企业动态等。通过完善德育课程,培养职高生良好的法律意识、民族意识和科学精神、进取精神、合作精神。

我校注重在德育课程中渗透生命教育,教育学生要热爱生命、珍惜生命、提高生命质量。学校通过开设音乐欣赏、舞蹈、形体操、球类运动等选修课,培养学生良好的业余爱好。学校定期举行自我防护、突发事件急救、健康饮食等方面的讲座或画展,开展“校园歌手演唱会”、“班级篮球比赛”、“象棋挑战赛”等富有趣味性的文化体育活动,激发学生对校园生活的热情,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为今后的高质量的生活打下扎实的基础,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二)加强就业创业指导,鼓足学生“创业底气”

如何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一直是职业学校研究的课题,我校一直重视对学生的就业与创业指导。我校的就业与创业指导、职业道德两门课程以上课和讲座相结合的形式开设。学校根据不同的专业,聘请企业家或单位的人事干部来校讲座,谈谈企业需要什么样的员工,让学生明确企业对员工素质的要求。请优秀毕业生回校,给在校学生谈创业的体会,学校把企业家和优秀毕业生的讲话提纲编印成册发给学生,作为就业与创业教育的校本教材。在此基础上学校开设了《礼貌礼仪》课程,包含了日常礼貌、社交礼仪、面试礼仪、庆典礼仪、本地风土人情等,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美德丰富的内涵,传承并弘扬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通过 “我爱我的专业”演讲比赛、“企业杯”技能竞赛、技能作品展示等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化意识和职业化素养。通过学生的实习、实践活动,参与“5S”管理,全面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纪律、职业心态、职业技能和团队精神等现代企业所需的职业素质,为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提供平台。

(三)拓宽文化课程宽度,厚实学生“文化底蕴”

我校在文化课改革中遵循“文化够用、技能过关”的原则,在重视发挥文化课的基本文化素质功能的同时,注重文化课为专业服务的功能。

我校本着“专业用来做事,人文是用来修身”的观点,在语文课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表达能力、写作能力等。我们在教学中删除了一些对学生难度较大的古文等内容,加入了“五名工程”的内容,要求学生读名著、赏名诗,利用课间听名曲、品名画(挂在校园网上和橱窗里),每周末安排学生观看名影片或有意义的新片。我们把阅读课加入了课表,由老师带领学生进图书馆阅读,或学生在老师的推荐下自由阅读。早读课上要求学生朗读名诗词、优秀的课外文章等。除此之外,我们还每天有固定的时间要求学生练字。学校将《五名工程读本》四册(一个学期一册)印发给学生,包含了推荐阅读篇目、阅读提示、思考与练习等内容。学校通过开展影评、名曲演唱、书法比赛、五名工程知识竞赛等,让学生学会欣赏艺术、学会品位文学,厚实职高学生的文化底蕴,从文学、艺术中领悟做人的道理,学到积极向上的精神。

在英语课的教学中,根据不同的专业进行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对五年一贯制商务专业的学生,我们开设了听说课,并且组织三年级学生参加国家二级考试,鼓励四年级学生参加国家三级考试。学校现有4个中澳班级,针对学生要出国的要求,教学中瞄准雅思考试的要求和专业要求结合进行教学,在12年级外语课时偏多,在教材的基础上加了听说、写作、阅读等。五年制计算机专业因为有外教的专业课,所以在外语课的教学中比较注重听力及口语的训练,并且要求外语教师在教学中提前加入专业外语的教学。根据机电专业学生外语水平相对较低的情况,我们教师在教学中适当删除了部分难度较大的语法部分,加入了常用对话、专业外语的教学,效果较好。针对我校汽修专业的学生英语基础,学校结合省编教材自编了《汽修英语教材》,里面除了有英语基本口语以外,还收录了世界著名汽车品牌的名称、汽车主要部件名称、常见故障的名称、修车常用对话等,使用情况较好。另外,我们还开设了日语、韩语等选修课,使学生毕业后可以参加劳务输出或被相关外资企业录用,拓宽学生的就业面。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遵循“够用、实用”的原则,努力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使学生在就业时具有较强的直观思维能力和应用数学的能力。我们在职高一年级完成数学基础性内容,在二年级开设综合理科课程。将数学应用性模块渗透到专业基础课的教学中,二年级不再单独开设数学课。在五年一贯制的教学中,根据不同的专业进行不同的教学内容侧重,例如会计专业加强概率统计部分的教学,减少了积分、广义积分、二重积分等内容。在机电、机械专业中强化了专业课电机学、变流技术、PLC等有关的积分计算,在教学中适当增加了每章节后面的数学史介绍,数学家趣闻等等,寓教于乐,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整合专业课程体系,扎实学生“技能底功”

在专业课和技能课程的改革中,着力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

1拓展专业专门化方向

学校注重发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作用,紧跟市场发展情况,及时进行企业需求调研,加强专门化方向的研究,在机电、计算机等专业开发出了的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专门化方向,例如计算机专业有图形图像处理、程序设计、网络管理、游戏动漫制作等四个专门化方向。各专业部能滚动调整课程设置和实施性教学计划,为培养适应社会、企业要求的人才打下了基础。

2.优化专业课程体系

整合专业基础课程。将原来分化过细的数门相关专业课程重新合并为一门综合化课程,减少了一些理论性较强且生产实际中基本不用的内容,淡化理论推导,强调知识应用,密切知识之间的联系。例如机械专业中可以把数学、制图、绘图、CAD、静力学、内力学、机械基础等课程综合在一起实施教学。

实行项目教学。(1)将企业的实际工作任务引进来作为学习项目,由学生真刀真枪或模拟操作实施,使学习项目对学生胜任企业工作和能力构建具有价值,真正实现学业与就业的无缝对接。近几年学校在机电、数控、服装、电子、计算机等专业都先后推行了项目教学法,收到了显著的效果。(2)进行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学习,让学生在实施项目中训练操作技能、团队合作和沟通技能、工作能力和方法能力,体验企业工作过程和氛围,构建理论知识。学校创立了三性五让六合一教学模式,其中的六合一是:车间、教室的合一;学生、学徒的合一;教师、师傅的合一;理论、实践的合一;作品、产品的合一;育人、创收的合一。

3.完善评价机制

我校能以课程目标为依据,全方位改革课程评价的结构和合格标准,建立形式多样的综合评价体系,特别注重过程评价和形成性评价,强化综合实践能力考核,采用笔试、口试、工件制作提交成果展示等方法,实行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客观评价学生的能力水平,保护学生的进取心,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发挥评价机制的导向作用。

三、“四底”的保障机制

(一)、强化实训基地建设,为课程改革搭建平台

我校能始终坚持根据港城经济发展的需要,围绕市场与社会的需求设置专业,做到围绕市场办学校、依托行业开专业,根据岗位设课程,“高起点、零距离”建好实训基地。

学校先后投入2000多万元建起了数控、车工、钳工、电工电子、服装、PLC、计算机、会计等多个技能培训场所,建起了CAD/CAM中心和数控系统综合实验室,可进行自动编程、模拟仿真实训,数控原理、数控维修和数控系统的各种实验,设施设备先进。2004年我校被教育部等六部委联合命名为国家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2006年成为国家技能鉴定所。目前学校正在进行二期工程建设,在07年年底前计划再投入1500万,进一步武装数控机床技术、汽车维修技术和电工电子3个异地新建的实训基地,我校已经和张家港市汇众汽车有限公司签约,我们出厂房,汽车公司出设备,建成“前店后厂式”的实训基地,成为校企结合、工学结合的载体。我校的专业技能培训基地已成为本地区职业院校学生的实习实训基地、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培训基地、进城务工城市新市民学技能的基地、下岗、失业、失地农民再就业培训基地和企业职工继续教育的培训基地。

(二)、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为课程改革注入生机

职业教育是培养学生就业技能的教育,名师才能出高徒,教师尤其是专业教师的水平,很大程度上代表着学校的办学水平、办学质量和社会声誉,代表着学校未来的发展。我校始终坚持让品牌教师支撑品牌专业,让品牌专业支撑品牌学校的发展,努力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一是参加省教育厅组织的“四新”培训,两年来共有46名教师参加了省“四新”培训;二是到企业顶岗轮训,学校除平时有计划地派有关教师下企业轮训外,利用暑假把所有的专业教师分派到有关企业进行为期一个月的顶岗实践。三是派遣骨干专业教师参加出国培训或高校培训;四是选派教师出国短期考察,学习取经,我校已有35多人出国学习考察过;五是开展“教育反思,超越自我”的校本培训,撰写教育反思心得;六是引进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引领、促进有关专业教师共同成长。让专业教师面向学生是老师,面向企业是技师。到目前为止,我校有高级技师3名,技师2名,高级工68名,专业教师中“双师型”教师占55%。正是有了这支高素质的骨干队伍,撑起了学校的骨干专业,使我校的课程改革顺利进行。

(三)、加大校企合作力度,为课程改革推波助澜

加强校企合作,推进产教结合,把企业的需要作为职校的选择,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趋向,是课程改革的必由之路。职校与企业联姻,职教才能与经济齐飞。在加强校企合作方面,我校采取了以下几种形式:

一是“订单”式培养培训。招生时与企业签定联办协议,实现招生与招工同步、教学与生产同步,实习与就业联体。如我校同江苏牡丹集团、江苏国泰国际集团、江苏长江润发集团等企业联合办学,就是实行“订单”式培训。

二是“校企互动”式。由企业提供实习基地、设备、原料,参与学校的教学活动,并指派专业人员担任或指导学校的专业教学,为学校解决专业教学实习场所,学校也为企业提供在职员工的业余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使学生的一部分实训作品直接成为产品,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教育成本。如我校与日本辻产业重机(江苏)有限公司、江苏新美星机械公司、张家港市大成纺机有限公司等企业的合作就是这样一种模式。

三是“产学研”式。我校充分发挥先进的设施设备和专业师资优势,加强校企合作研发,帮助企业解决相关棘手的科研难题。如我们与张家港市天元电气有限公司合作,就是共享资源,走“利用专业优势办产业,办好产业促专业”的新路子,使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帮助小型企业走上了健康发展之路。

校企合作也引来了企业的新理念、新工艺、新技术。三年来,专家、行家里手来校报告、指导50多人次,兼课150多人次,专业教师下企业顶岗实践更为我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创造了广阔的空间,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校企合作,也为我校提高了办学效益。近年来,企业赞助设备费共计480万元,企业每年为我校提供的外加工经费达48万元,设立奖学金12万元。

四、“四底”的阶段成果

课改的不断推进给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生机与活力,取得了喜人的成绩。学校连年获市办学水平综合评估一等奖,先后被评为江苏省职业教育先进集体、江苏省依法治校先进学校、苏州市文明单位、江苏省德育先进学校、江苏省教育科研先进集体、江苏省优秀青年创业实践基地、张家港市文明标兵单位。具体表现为:

1)在张家港市第十一届职业学校技能竞赛中,我校获得十九个比赛项目中的十项团体第一,共有16名学生夺得个人第一,蝉联技能竞赛金杯。在苏州市职业学校技能竞赛中,我校参赛队夺得了电工、计算机网络应用、电子项目、机械制图、财会五个项目的团体一等奖,有13名学生夺得个人一等奖,居苏州市第一。经过层层选拔,我校13名师生代表苏州市参加江苏省职业学校技能竞赛,又有11人获奖。在这些技能竞赛中,我校共有30名学生取得中级工证书,有12名学生取得高级工证书。

2)在07年对口高考中,我校本科达线130人(其中600分以上71人),本科达线人数再次夺得苏州市第一。张婷、曹雪芹、刘海兵、马琴娟同学分别获得苏州市文秘专业、财会专业、机电专业、化工专业状元,王英娇同学获得张家港市营销专业状元。

3)近几年学生中级工获证率达98%以上,毕业生对口就业率达到92%以上,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

4)教师积极参与课改,成果显著。学校现有自编教材12本,教师每年在大市级以上杂志发表课改等文章超过150篇。

5)学校产学研工作已经起步,由机电组老师牵头制作的机械手已经完工,并获得了市级比赛的一等奖,自动电梯也已经启动并且已经完成过半。我校机电部老师参与了新美星包装有限公司的产品设计和改进,其中对热灌装阀改进设计已取得成功并投入生产。

607年学校机电专业通过了省课改实验点的验收,机电、计算机接受了省新一轮示范专业的验收。

五、“四底”的继续推进

我们下阶段的课改设想是:

1、我们将加大师资培养的力度。07年在继续派出教师出国培训、四新培训的基础上,学校要组织机电、电子教师参加技师培训,选派中青年教师参加研究生考试。

2、高标准建好新的数控、电工电子实训工场,力争建成前店后厂式的实训基地。进一步完善财会实习室、商务实习室、信息中心等。

3、我们要在财会、商务、化工、汽修等专业逐步推行项目教学法,准备在07年下学期对这些专业的项目教学法进行整理。

4、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加大市场调研的力度,及时调整教学计划,根据企业的需要,调整课程设置,努力培养出更多适应社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

课程改革是一项宏大的工程,我们将以饱满的热情,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推进职教课改的进程作出应有的贡献。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