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教务处>课程改革>详细内容

课程改革

新课改条件下职校学生几种能力的培养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21-03-01 14:37:08 浏览次数: 【字体:

新课改条件下职校学生几种能力的培养

江苏张家港职教中心    顾剑英

伴随着课程改革在全国各地区的启动,新课程也生机勃勃的走进了广大教师的生活,对广大教师提出的一项基本要求就是“教师要和新课程一同成长”,同时对学生也提出了更新的要求。如今生源质量相对较差,不少学生意志比较薄弱,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面对这种现状,如何使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来适应当今激烈竞争飞速发展的社会,已成为为学校、家长、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

一、通过德育手段,提高自我教育能力

自我教育既是教育的本质要求,又是教育艺术、内化水平的体现。德育工作实效性最终应体现在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上。

班主任工作是一项塑造学生灵魂的工作,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尤其在新课改的形势下,怎样更新教育理念探索出一条更加行之有效的育人之路尤为关键。班集体是学生自我教育的重要影响源,一个良好的班集体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了良好的自我教育环境。因此,我们特别注意充分发挥班集体的力量,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加强班集体建设,促进学生间、师生间的相互交流。启发和引导学生发现、肯定、欣赏自我价值,并提供机会让其表现自我,我们努力创建可以满足学生多种心理需要的良好班集体,在班级内部造就一种和谐的人际关系,使每个学生个性在集体里得到尽可能充分的发展,培养他们相信自己的力量。

我班曾有一位学生,刚入学时,上课很不安心,总是以“差生”自居,上课讲话,破坏课堂纪律。通过观察,我把他安排在好学生的旁边,并及时找他谈心,让其明白:“老师的眼里没有差生,而且你很聪明。”“那些没有志向的人,没有自律能力的人,将一事无成。”还一起跟他分析社会的激烈竞争及严峻的就业形势,并与任课老师联系,及时帮他补缺补差,让其不断看到自己的进步,树立信心。以后他再也不承认自己是“差生”了。总之,让学生学会认识自己和评价自己,通过表扬与批评,教育与感化相结合,使学生逐步形成“主动比较——自我教育——自觉行动”,从而提高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能力。当然学校还应通过入学教育、军训、学生会、班(团)会等各种渠道帮助学生了解和理解学校的规章制度,使学生养成遵章守纪的自觉性。

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是使学生终生受益的教育。有了自我教育能力才能自觉主动地去发展其他能力。“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不教”是教育的真谛,也是自我教育的意义所在。

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本次课程改革就是要力图要把课程功能从单一地传授知识,转变成全方位地培养人。新课程在内容上不是不要基础知识,而是强调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强调教育内容应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在学习方式上强调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和动手的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如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习哪些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内容应成为教育工作者不断思考的问题。

当前学生在学习上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主动性不够,不能积极主动地学习,依赖性强,被动地接受老师所传授的知识,不能积极主动地思考。另外在一些学习环节上也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不会预习,不会听课,不会作笔记,不会总结归纳知识,不会合理安排时间等。

学习是人一生的活动,学校教育只是获取知识的一个方面,而自学则是获取知识、更新知识的另一重要途径。老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如何去获取知识,使之养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在教学过程中,家长和教师应帮助学生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合理地安排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辅导学生阅读并做好自学笔记,对那些疑难点要一一记下来,争取一条条解决。学完一个单元后要进行复习巩固,复习是学习中的重要环节,在逐章复习全部知识时要注意深入理解和体会各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建立知识结构,使自己系统地掌握知识。学会总结,它对提高学习技能,养成良好的科学学习方法非常重要。

教学中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为核心、以学生亲身经历探究经历为途径。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思维活跃、情绪高昂,他们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了学习的乐趣、成功的乐趣。他们获得了科学的知识,增强了探究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动了、学生乐了、学生也有所得了。

三、关爱和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 而我们现在面对的学生,他们懂得一些书本知识,但不很丰厚;他们有一些社会生活经验,但较脆弱稚嫩;他们奋发向上、个性突出,但较易消沉、缺乏理智;他们生理有了较快的发育,但尚未完全成熟;他们重视情感,但心理发育还不健全。 因此,教师要用热爱、平等、尊重和民主教育的行为,去赢得学生的喜爱和信任,创设和谐、宽松的教育氛围,努力把微笑带进课堂,把表扬激励带进课堂,把竞争、参与带进课堂,把信任的目光投向每一位学生,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情境中表现自我,实现个性潜能的发挥,迸发创新的火花。这样我们的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个性得以张扬和发展,创新精神得到呵护和培养,终身发展的能力也就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创新教育应给学生以广阔的视野,我们应充分利用教育资源,现代教育技术——电教媒体等技术,特别是电脑网络,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学形式可灵活多样,如形式活泼的活动课、专题研究课、社会调查、小发明、小创造等都是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有效形式。创新教育的教学内容既要有统一的课程又要有符合地方特色和学校特色以及师资水平和学生要求的特色课程,同时教材不仅仅是教科书,而是包含各种音像资料、图书资料、科普知识等更广泛的"教材",教学内容不仅仅是大纲、教材上规定的内容,还包括来自社会生活、科学实践等各方面的信息。教师可提出一些不拘泥于课本的问题,以刺激学生的思维。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使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

四、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能力

竞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原则。在当今社会,竞争是不可避免的。升学考试,是知识和智力的竞争;体育比赛,是技术和体力的竞争;科研评奖,是水平和效益的竞争。培养职校学生的竞争意识,是学生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随着毕业生就业的市场化,“双向选择”已成为毕业生落实就业单位的主要方式,竞争能力强的毕业生被他向往的用人单位录用的可能性自然更大。

一方面,职业教育的实践教学应突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能力为目标的教学理念。在理论教学上要以培养对知识的应用和学习的能力为核心,在实训教学上尽可能结合岗位工作的过程与要求进行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尽可能地让学生在现实职业岗位的环境中进行训练,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敏锐的信息意识和及时吸收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最新成果的能力,逐步养成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另一方面,在教育教学中,应有目的地进行思想渗透,不断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教学中,可以将“竞争机制”引进课堂,在课内,采取多种竞赛形式,如演讲比赛、口才辩论会等,鼓励学生参与竞争;在课外,可以通过作文竞赛、演讲比赛、社会实践等活动激励学生增强竞争意识。

抓住学生具有争强好胜,不服输的心理特点,在全面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基础上引入竞争机制进行各种小组或班级间竞赛活动,培养其竞争意识。小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心驱使组员携手共进,相互督促、相互帮助。优生主动帮助后进生,为他们讲授辅导,后进生为不给本组拉后腿而奋起积极努力。同时也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合作意识。现代教育明确提出,今后的社会虽然是竞争的社会,但同样也是合作的社会。学会团结协作,不仅是道德建设的必需,也是成才成功的必需。

新课程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还应不断探索,在职业教育中真正落实“能力本位”。能力就是竞争力。在面向市场办学的激烈竞争中,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如何,是一个学校特色及办学竞争力的体现和最终目标。培养和提高学生能力,就是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