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校园政策>详细内容

校园政策

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和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标准

来源: 发布时间:2023-03-15 09:04:57 浏览次数: 【字体:

江苏省教育厅文件

苏教职201139

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和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标准》的通知各市教育局:

为贯彻落实国家、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高职业教育办学质量,推进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增强职业教育服务能力,“十二五”期间我省将组织实施职业学校专业规范化、特色化、品牌化建设。到2015年,全省所有设置专业均达到合格水平,同时面向主导产业、支柱产业、特色产业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创建300个中等职业教育、100个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品牌专业,创建150个中等职业教育、50个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特色专业。

根据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和职业教育专业建设的新要求,我们委托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组织专家研究制定了《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和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标准》,两类专业建设标准均设合格、特色、品牌三个标准。“合格专业建设标准”旨在强化职业学校专业设置和建设的规范化,是所有专业均应达到的基本要求。“特色专业建设标准”旨在引导职业学校创建与区域内特色产业、新兴产业或特种行业发展相适应的特色专业。“品牌专业建设标准”旨在引导职业学校创建通用性强,与区域内主导产业、支柱产业、战略新兴产业相适应,能够发挥示范作用专业。现将标准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加强专业建设,是职业学校加强内涵建设、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举措,是推进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科学发展的核心环节。“十二五”期间,各地、各职业学校要不断加强专业建设,认真研究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趋势,编制本地、本校专业建设规划,紧紧抓住专业设置与开发、课程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教学实施与管理、产教结合与校企合作、质量效益等关键环节,抢抓机遇、锐意进取、加大投入、加快发展,推动我省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水平跃上新台阶,为江苏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2011年,各市教育行政部门要依据中等职业教育和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合格专业建设标准,对本地区所有现在举办、并有一届毕业生的中等职业教育和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进行检查视导。对达到合格标准的中等职业教育专业,认定为中等职业教育合格专业;对达到合格标准的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推荐省教育厅认定为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合格专业。对达不到合格标准的专业要责令限期整改,整改后仍然达不到合格标准的,按照专业设置管理办法暂停该专业招生或不予安排招生计划。今后,各地每年新增加的有-届毕业生的等职业教育和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均应进行相应的“合格专业”认定工作,并于每年的121日前,将本地合格专业认定情况报告报至我厅职教处。

“十二五”期间,我厅将依据中等职业教育和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特色专业、品牌专业建设标准,组织开展特色专业、品牌专业的申报、评审和认定工作,以保证新轮专业建设目标的顺利完成。

附件1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和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标准编制说明

附件2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合格专业建设标准

附件3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特色专业建设标准

附件4: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品牌专业建设标准

附件5:江苏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合格专业建设标准

附件6:江苏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特色专业建设标准

附件7:江苏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品牌专业建设标准

附件8:全省中等职业教育应申报品牌专业的指导目录

O一一年九月二十七日

主题词: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标准通知

抄送:教育部职成教司、省有关厅局、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教育学院、江苏城市职业学院、江苏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11923日印发

附件1:

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和五年制高等职业教
育专业建设标准编制说明

(—)编制背景

1.为贯彻国家和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统筹推进全省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深化职业学校内涵发展,“十二五”期间我省将组织实飾职业学校专业规范化、特色化、品牌化建设。计划到2015年,全省职业学校所有已设专业均达到合格水平,同时创建300个中等职业教育、100个五年制高职品牌专业、150个中等职业教育、50个五年制高职特色专业。推动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相吻合,增强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能力与水平。

2.《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和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标准》力求体现现代职业教育理念和思想,推动职业学校全面加强专业建设,创新发展方式。力求体现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相对接的要求,引导职业学校紧贴江苏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产业发展需要,提高专业发展能力和服务能力。力求体现科学性、导向性、可测性的原则,针对专业建设各个环节,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指导职业学校全面提高专业建设水平。

(2)指标说明

1.《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和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标准》,设合格、特色、品牌三个标准。合格专业标准采用二级指标体系,设6个一级指标、15个二级指标。特色、品牌专业标准采用三级评价指标体系,设6个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32个三级指标。

认定合格专业,须7个核心二级指标均达标,8个非核心二级指标6个达标。认定特色、品牌专业,须14个核心三级指标均达标,18个非核心三级指标14个达标。核心指标在建设标准中均用“★”标出。

2.指标体系需要提供材料的年限,除特别要求外,一般指近三年。

(三)申报和评定

合格专业面向职业学校所有已设并有一届毕业生的专业点,中等职业教育合格专业由各市教育行政部门组织评定,五年制高职合格专业由各市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初评,向省教育厅推荐认定合格。

品牌专业面向职业学校所设置的通用性较强的专业,特色专业面向职业学校所设置的特色性较强的专业(具体申报范围见附件8)。品牌专业与特色专业不得兼报。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应按照教育部新颁《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应按照《江苏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目录(暂行)》要求,规范专业名称,体现专业内涵。

申报品牌、特色专业必须通过合格专业认定。中等职业
教育专业办学年限不得低于四年;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办学年限不得低于六年。

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由省教育厅组织评定。

(四)部分指标内涵说明

1.“符合行业产业发展”是指与本区域产业布局调整和转型升级相符合,特别是与省重点实廉的新兴产业倍增、服务业提速、传统产业升级“三大计划”相适应,与省重点发展的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生物技术和新医药、节能环保、软件和服务外包、物联网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相适应。

2.’双师型’教师”是指同时具有中级以上教师职称和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或具有非教师系列本专业中级以上技术职称,或专业相关行业执业资格证书),从事职业教育工作的教师。

3."专任专业教师”是指具有本校编制(含签订正式劳动合同三年以上)主要从事专业理论和专业实践教学的人员;“兼职教师”是指学校按照专业课教学或师资培训、项目指导等工作任务,正式聘任并在每学期承担不少于30学时的行业企业技术专家、能工巧匠。

4.“在籍学生”是指在学籍管理信息库中的本校本专业学历教育人数。

5.“专业图书”包括纸质图书、专业期刊、视听资料、电子图书、电子期刊等,纸质图书复本以不超过5本计入图书总量;电子图书每种计1册;电子期刊每种每年计1册。

6.数字化学习资源管理和应用平台”是指以校园网为依托,建立信息资源网络中心,提供网络与支撑环境,实现全校互连互通、资源共享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服务平台;

“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包括网络课程、声像资料、电子教案、数字化素材库、虚拟仿真实训系统和试题库等。

7.竞赛”包括参加教育行政部门职业学校技能大赛、创新大赛、信息化教学大赛、“两课”评比和特别注明的行业领域比赛。

8.“实验实训开出率”为实际开出的实验实训项目数与人才培养方案或教学计划规定开出的实验实训项目数之比。

9.“实训基地平均利用率”为学期内各实训室实际使用课时总和与各实训室完全使用课时总和之比。各实训室完全使用课时为每学期教学周数x20课时x实训室个数。

(五)标准解释

《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和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标准》由江苏省教育厅负责解释。

二、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合格专业建设标准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指标内涵

资料要求

1.专业设置

1-1专业调研论证

1.建立行业企业和职业教育专家为主体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定期开展市场调研和相关论证活动,形成规范的调研报告,调研成果在人才培养中有效体现;

2.建立专业负责人、骨干教师和行业专家组成的专业建设工作团队,开展相应职业岗位的调研分析,形成岗位能力分析报告,分析成果在课程设置、教学基本要求中充分体现。

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职责及名单,调研报告及过程性资料,专家论证报告,实施性教学计划,工作团队职责及名单,岗位能力分析报告及过程性资料,相关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等。

1-2专业建设规划与实施

1.专业建设符合学校专业发展整体规划,分期建设目标明确、思路清晰、措施得力;

2.年度工作计划和总结全面反映本专业建设规划的实施和达成情况。

学校专业发展规划,本专业建设规划,年度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等

2.课程建设

2-1实施性教学计划*

1.根据国家和省指导性教学计划及调研成果制定实施性教学计划,并主动根据行业产业发展和企业用人需求滚动修订,审批程序规范;

2.按照国家和省相关要求,开齐开足国家和省规定课程,合理确定公共基础课、专业技能课的学时比例。

指导性教学计划,实施性教学计划及其滚动修订的过程性资料、审批报告,教学进程表等。

2-2课程教材管理

1•有规范的课程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

2.规范执行国家和省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技能课程教学大纲;3•有完善的教材选用制度,并严格执行。公共基础课统一使用国规和省荐教材,专业技能课按要求使用国规和省荐教材,使用率60%以上。

实施性教学计划,课程管理制度,教学进程表、授课计划等课程实施的过程性资料,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技能课程教学大纲及执行的过程性资料,教材选用制度,教材选用和发放清单及使用率统计表,审批资料等。


 

3.师资队伍

3—1专业负责人

本科以上学历,中级以上职称,“双师型”教师,从事本专业教学3年以上,熟悉行业产业和本专业发展现状与趋势,主持过校级以上课题研究或参与市级以上课题研究,有市级以上教研或科研成果。

教师业务档案。

3-2数量结构*

1.专任专业教师与在籍学生之比不低于1:36

2.专任专业教师本科以上学历90%,研究生学历(或硕士以上学位)5%,高级职称15%以上。获得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60%以上,或取得非教师系列专业技术中级以上职称30%以上,或获得相关行业执业资格40%以上;

3.兼职教师占专业教师比例10%-40%,60%以上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或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

专任专业教师和兼职教师花名册、在籍学生花名册,专任专业教师业务档案,兼职教师聘任资料及相关统计表等。

3~3能力素质

1•为人师表,从严治教,能开展理实一体化和信息化教学;2.积极参加教学改革课题研究和各种竞赛,有教师在市级以上竞赛中获奖,教师论文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或获奖较多。

有关教案、课件、软件,课题、论文、获奖证书及相关统计表。

3-4培训与教科研

1.立足教学岗位普遍开展“五课”教研和校本培训,每年10%以上专任专业教师参加市级以上培训、进修;

2.建立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专任专业教师平均每两年到企业实践不少于2个月;

3.有兼职教师管理制度并有效实施。

学校“五课”教研制度及本专业教研活动记录,校本培训制度及实施资料,市级以上培训统计表及相关佐证材料,教师到企业实践的统计表及过程性资料,兼职教师管理制度及实施资料等。

4.教学设施

4-1实训基地*

1.有基本满足教学计划规定的主要实验实训项目的教学设施设备,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第二产业类专业不少于5000元,第一、三产业类专业不少于4000元;

2.有较为完善的实训基地管理制度,实验实训开出率80%以上,自开率70%以上;

3.有不少于3个、合作协议满2年的校外实训实习基地,有校外实训基地管理制度并执行。

校内实训基地基本情况一览表,教学仪器设备的固定资产账册及生均值统计表,校内实训基地管理制度,校内实验实训项目及开出情况统计表,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基本情况一览表、协议、管理制度及实施资料等。


 

 

4-2信息资源

1.生均专业图书2册以上,有一定数量的专业期刊;

2.有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规划并具有「定成效。

专业图书统计表及可供核对的图书信息系统,专业期刊目录,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规划、实施及反映建设成效的佐证资料等。

5.教学管理

5-1课堂教学管理

1.教学管理组织和制度健全,教学进程安排有序,教学过程管理规范,教学资源配置合理;

2.有教学质量监控制度并实施。

教学管理组织机构、职责和名单,教学管理和质量监控制度,教学管理过程性资料等。

5-2顶岗实习管理

1.有健全的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管理机制和配套措施完善;

2.顶岗实习专业对口,落实学生顶岗实习责任保险制度,学生对顶岗实习的满意度较高。

校企实习协议,管理制度、组织机构、职责和名单,实习教学计划、教师实习指导记录、学生实习手册,顶岗实习责任保险相关资料,学生对顶岗实习满意度调查表等。

6.质量效益

6-1办学规模*

1.连续招生4年以上,年招生30人以上,在籍学生规模90人以上;

2.每年承担社会职业培训人次达到在籍学生数的50%以上(参培学员接受培训满12课时计1人次)。

在籍学生统计表及可供核对的学籍管理信息库,培训通知、花名册、培训计划、考勤考核资料等。

6-2培养质量*

1.90%以上毕业生取得本专业中级工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或60%以上毕业生获得相关行业执业资格证书(个别特殊专业除外);

2.就业率90%以上,对口就业率60%以上,当年劳动合同签订率60%以上。

毕业生名册,毕业生职业(执业)资格证书获得情况统计表及证明资料,毕业生就业情况统计表,劳动合同、高校录取通知书复印件等。

6-3社会评价

1.学生对本专业的满意度70%以上;

2.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综合素质满意度70%以上。

学生满意度调查表、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调查表及相关统计表。

注:1、标注★的指标为核心指标

三、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特色专业建设标准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指标内涵

资料要求

1.专业开发

1-1专业定位

1-1-1专业调研论

证*

1.专业设置有效对接区域内特色产业、新兴产业或特种行业,紧跟产业调整和产业升级,关注社会发展和服务民生;

2.建立了行业企业专家和职业教育专家为主体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跟踪对应产业发展变化,定期开展市场调研和相关论证活动,形成科学的调研报告,调研成果在人才培养中充分体现。

相应的行业产业发展规划,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职责及名单,调研报告及过程性资料,专家论证报告,实施性教学计划等。

1-1-2岗位能力分

析*

1.建立专业负责人、骨干教师和行业企业专家组成的专业建设工作团队,对相应职业岗位进行广泛调研和深入分析,形成适应产业需求变化的岗位能力分析报告;

2.分析成果在专业课程体系中有效转化,并在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基本要求中充分体现。

工作团队职责及名单,岗位能力分析报告及过程性资料,实施性教学计划,相关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等。

1-2专业发展

1-2-1专业建设规划与实施

1.专业建设规划及调整与区域内特色产业、新兴产业或特种行业发展趋势相吻合;

2.专业建设在学校专业发展规划中地位凸显,分期建设目标明确、思路清晰、支持有力;

3.本专业建设规划能有效实施,建设成效明显。

学校专业发展规划,本专业建设规划,年度工作计划和总结等。

1-2-2专业拓展

根据产业发展需求,合理设置专业(技能)方向,专业(技能)方向不少于2个。

实施性教学计划,专业(技能)方向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及实施资料。

1-3专业文化

1-3-1物质性文化

有充分反映职业教育特征、本专业特点和行业企业要求的、具有视觉冲击力和专业吸引力的专业环境及其文化陈设。

呈现专业环境及其文化陈设的场景、图片和文字等。

1-3-2非物质性文

有充分体现现代职业教育思想和专业特质、可传承发展的办学理念、育人特色和教风学风等,并在课程教学、学生管理、

诠释办学理念、育人特色、教风学风及其育人过程的场景、图片和文


 

 

 

 

社团活动中有机渗透,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育人熏陶作用,学生职业素养得到有效培养。

字等。

2.课程建设

2-1课程体系

2-1-1实施性教学计划

1.根据国家、省指导性教学计划以及调研成果制定本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并根据相应行业产业发展适时滚动修订,审批严格规范;

2.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按照国家和省相关要求,开齐开足国家和省规定课程,合理确定公共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学时比例,并有效实施;

3.本专业自主开发1门以上或参与开发2门以上校本专业技能课程。

指导性教学计划,实施性教学计划及其滚动修订的过程性资料、审批报告,教学进程表,校本专业技能课程及教学基本要求开发的过程性资料等。

2-1-2教学大纲*

1.规范执行国家和省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学大纲,学生思想品质、文化素养目标达成度高;

2.规范执行国家、省和行业已有的专业技能课程教学大纲,联合行业企业共同开发其它的专业技能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并有机渗透技能大赛标准;

3.专业技能课程内容和职业标准有效对接。

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技能课程教学大纲,开发的其他专业技能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等。

2-2课程管理

2-2-1课程实施

1.有科学规范的课程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

2.开齐开足国家和省规定课程;

3.教学进程安排科学有序,教学资源配置合理高效。

课程管理制度,实施性教学计划,教学进程表、授课计划等课程实施的过程性资料。

2-2-2教材选用与开发

1•有完善的教材选用和开发制度,并严格执行;

2.公共基础课程统一使用国规和省荐教材,专业技能课程按要求使用国规和省荐教材,使用率60%以上;

3.根据行业、产业的发展以及专业特点,联合行业企业及时更新、补充教学内容,积极开发活页讲义、学习手册、多媒体课件和校本教材等教学资源。

教材选用与开发制度,教材选用及发放清单、审批资料,使用率统计表,开发的活页讲义和学习手册等资源资料等。


 

 

 

2-2-3示范课与研究课

1名以上专业教师获得省级示范课或研究课,或获得省级信息化教学大赛二等奖以上奖项。

省级“两课”、信息化教学大赛评比获奖证书等。

3.教学团队

3-1专业负责人

3-1-1基本条件*

1•本科以上学历,相关专业的高级职称,从事本专业教学3年以上;

2.具有技师以上职业资格或非教师系列本专业中级以上技术职称,熟悉行业产业和本专业发展现状与趋势,经常性参加区域内行业企业的有关活动。

教师业务档案。

3-1-2知名度

1•主持市级以上课题研究并结题,或有2篇以上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公开发表;

2.主持或参与本专业的技术研发和技术服务并获得市级以上奖项,或在区域行业产业领域评比中获奖,或在省级以上相关竞赛中获三等以上奖项,或市级专业带头人,或省职业教育教科研中心组成员,或省职业教育领军人才。

教师业务档案。

3-2专业教师

3-2-1数量结构*

1.专任专业教师数与在籍学生数之比不低于1:27

2.专任专业教师本科以上学历90%,研究生学历(或硕士以上学位)15%以上,高级职称30%以上,获得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80%以上;获得技师以上职业资格或非教师系列相关专业技术中级以上职称30%以上,或获得相关行业执业资格50%以上;

3.兼职教师占专业教师比例10%-40%,70%以上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或技师以上职业资格,30%以上具有高级职称或高级技师职业资格。

专任专业教师和兼职教师花名册,在籍学生花名册,专任专业教师业务档案,兼职教师聘任资料及相关统计表等。


 

 

 

3-2-2能力素质

1.为人师表,从严治教,改革与创新意识强,胜任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课堂教学目标达成度较高;

2.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及网络资源,具有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

3.除专业负责人以外,有教师主持或作为核心成员参与省级以上教学改革研究课题,或在省级以上教育主管部门及区域行业协会组织的竞赛中获奖,或指导学生在省级以上竞赛中获得二等奖以上奖项,或60%以上教师有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或获奖。

相关教案、课件、软件,课题、论文、获奖证书及相关统计表等。

3-2-3培训与教科研

1•制定“五课”教研工作方案,普遍开展“五课”教研和校本培训,每年20%以上专任专业教师参加市级以上培训、进修,年均师资培训经费不低于教师工资总额的8%

2.建立专业教师企业实践制度,专任专业教师每两年到企业实践不少于2个月;

3.有兼职教师管理制度,并有效实施。

学校“五课”教研工作方案及本专业教研活动记录,教师校本培训制度及其实施资料,市级以上培训资料及统计表,教师到企业实践的统计表及过程性资料,培训经费统计表,兼职教师管理制度及实施资料等。

4.教学设施

4-1实训基地

4-1-1校内实训基

地*

1.设施设备先进,数量和工位与办学规模相适应,具备实践教学、职业资格鉴定、技能竞赛、社会服务等功能,有能开展项目课程教学的实习工场;

2•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第二产业类专业不少于6000元、第三产业类专业不少于5000元,第一产业及文艺体育类专业不少于4000元;

3.有健全的实训基地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实验实训开岀率100%,自开率在95%以上,实训基地内各实训室平均利用率在70%以上。

校内实训基地基本情况一览表及平均利用率统计表,教学仪器设备的固定资产账册及生均值统计表,校内实训基地管理制度,校内实验实训项目及开出情况统计表等。

4-1-2校外实训实习基地

1.有不少于5个、合作协议满3年的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其中辖市区域内的不少于3个;

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基本情况-览表,实训协议、管理制度及实施资料等。

 

 

 

 

2.有健全的校外实训实习基地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

 

4-2信息资源

4-2-1专业图书

生均专业图书6册以上,并有计划地逐年增加,每年新购图书生均0.5册以上、订阅专业期刊6种以上,图书流通率较咼。

专业图书统计表及可供核对的图书信息系统,每年新购专业图书及订阅专业期刊目录等。

4-2-2数字化教学资源

1.充分利用学校数字化学习资源管理和应用平台,积极研发和引进本专业数字化教学资源;

2•数字化教学资源普遍进课程、进课堂,利用率高、成效显著。

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使用情况及其成效的佐证资料等。

5.教学实施

5-1常规管理

5-1-1课堂教学管理

1•有健全的教学管理组织和制度,教学过程管理规范、有序;

2.教师教学水平较高,课堂教学规范、高效;

3.有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并运行良好。

教学管理组织机构、职责和名单,教学质量管理与监控制度,教学管理的过程性资料等。

5-1-2顶岗实习管

理*

1.有健全的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管理机制和配套措施完善;

2.顶岗实习专业对口,工作学习内容科学合理;

3.全面落实学生顶岗实习责任保险制度,学生能按时获得合理的实习报酬,学生对顶岗实习的满意度较高。

校企实习协议、管理制度,管理机构、职责和名单,实习教学计划、教师实习指导记录、学生实习手册,顶岗实习责任保险的相关资料,学生对顶岗实习的满意度调查表等。

5-2教学改革

5-2-1教学模式改

革*

1.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和技能型人才成长规律,推行教学做合一,注重学习与思考、继承与创新结合,实现知行统一;

2.教学方法多样,教学手段灵活,专业技能课程普遍采用多媒体教学、工作现场情境教学和理实一体化教学,效果良好;

3.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科学多元的评价标准与方式。

教学模式改革方案及阶段性成果,实施过程记录、典型案例等。

 

 

 

5-2-2教学管理创新

1.建立了校系二级教学管理体制,形成了行业企业深度参与教学管理的工作机制,普遍使用数字化、网络化管理手段;

2.适应学分制和弹性学制的需求,整合、开放教学资源;

3.围绕课程建设、项目开发及技术服务,组成有行业企业专家参与的教师工作团队,形成教师合作发展机制。

教学管理机构、职责和名单,反映行业企业参与教学管理的资料,数字化教学管理系统及运行情况的资料,学分制和弹性学制实施方案及实施资料,开放教学资源的相关资料,专业教师工作团队建设的相关资料等。

6.质量效益

6-1办学规模

6-1-1学历教育人

数*

连续招生4年以上,每年招生1个班以上,每班不少于30个人,在籍学生规模90人以上。

在籍学生人数统计表及可供核对的学籍管理信息库。

6-1-2非学历教育人数

每年承担相关专业领域的社会职业培训人数达到其在籍学生数的80%以上(参培学员接受培训满12课时计1人次)。

培训通知、花名册、培训计划、考勤考核等资料。

6-2培养质量

6-2-1双证率

95%以上毕业生取得本专业中级工以上职业资格证书,20%以上获得本专业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或2个以上中级工职业资格证书;或70%以上毕业生获得相关行业执业资格证书(个别特殊专业除外)。

毕业生名册,毕业生职业(执业)资格证书获得情况统计表及证明资料等。

6-2-2竞赛与成绩

1.开展校级技能大赛、创新大赛,本专业学生参赛率100%

2.本专业学生在省级以上教育部门或行业部门组织的技能大赛、创新大赛等竞赛中获得三等奖以上奖项。

校级技能大赛、创新大赛方案及实施资料,参加省级以上竞赛的获奖情况及证明资料等。

6-2-3就业与创业

1.毕业生就业率达95%以上,对口就业率达70%以上,当年度劳动合同签订率70%以上;

2.毕业生就业质量较高、起薪较高,就业满意度较高;

3.开展职业生涯指导和创业教育,有本专业学生创业实践基地和创业项目,毕业生中就业创业典型多,事迹汇编入册。

毕业生就业情况统计表,劳动合同或高校录取通知书复印件,职业生涯指导和创业教育、创业实践基地和项目的相关资料,毕业生就业创业典型事迹,反映就业满意度的资料等。

6-2-4社会声誉

1.在校学生对本专业的满意度90%以上;

2.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综合素质满意率90%以上。

学生满意度调查表及统计表,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调查表及统计表等。


 

 

6-3社会服务

6-3-1技术服务

参与行业企业技术项目研发与服务,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技术项目研发与服务取得效益的证明资料等。

6-3-2资源共享

1.专业资源应用于技术研发和服务、职业资格鉴定、专业技能竞赛等,成效显著;

2.专业资源对本区域其它学校开放,发挥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

专业资源实现共享和发挥示范引领、辐射作用的相关资料等。

注:1、标注★的指标为核心指标。

四、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品牌专业建设标准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指标内涵

资料要求

1.专业开发

1-1专业定位

1-1-1专业调研论

证*

1.专业设置有效对接区域主导产业、支柱产业、战略新兴产业,特别是现代农业、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关注社会发展和服务民生;

2.建立了行业企业专家和职业教育专家为主题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定期开展市场调研和相关论证活动,形成科学的调研报告,调研成果在人才培养中充分体现。

相应的行业产业发展规划,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职责及名单,调研报告及过程性资料,专家论证报告,实施性教学计划等。

1-1-2岗位能力分

析*

1.建立专业负责人、骨干教师和行业企业专家组成的专业建设工作团队,普遍开展相应职业岗位的调研分析,形成岗位能力分析报告;

2.分析成果在专业课程体系中有效转化,并在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基本耍求中充分休现。

工作团队职责及名单,岗位能力分析报告及过程性资料,实施性教学计划、相关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等。

1-2专业发展

1-2-1专业建设规划与实施

1.专业建设规划符合行业产业发展趋势;

2.专业建设在学校专业发展规划中地位凸显,分期建设目标明确、思路清晰、措施得力;

3.年度工作计划和总结充分反映本专业分期建设目标的实施和达成情况。

学校专业发展规划,本专业建设规划,年度实施计划和工作总结等。

1-2-2专业拓展*

1.专业(技能)方向不少于2个;

2.针对行业产业职业岗位(群)的变化,依托本专业形成不少于2个专业组成的专业群(链)。

专业群(链)和专业(技能)方向一览表,方向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及实施资料,本专业及相关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等。

1-3专业文化

1-3-1物质性文化

有充分反映职业教育特征、本专业特点和行业企业要求的、具有视觉冲击力和专业吸引力的专业环境及其文化陈设,形成全时空的环境育人良好氛围。

呈现专业环境及其文化陈设的场景、图片和文字等。

 

 

 

1-3-2非物质性文化

有充分体现现代职业教育思想和专业特质的、可传承发展的办学理念、育人特色和教风学风等,并在课程教学、学生管理、社团活动中有机渗透,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育人熏陶作用。

诠释办学理念、育人特色、教风学风及其育人过程的场景、图片和文字等。

2.课程建设

2-1课程体系

2-1-1实施性教学计划

1.根据国家和省指导性教学计划以及调研成果制定实施性教学计划,并根据行业产业发展适时滚动修订,审批严格规范;

2.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按照国家和省相关要求,开齐开足国家和省规定课程,合理确定公共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学时比例,并有效实施;

3.本专业自主开发1门以上或参与开发2门以上校本专业技能课程。

指导性教学计划,实施性教学计划及其滚动修订的过程性资料、审批报告,教学进程表,校本专业技能课程及其教学基本要求开发的过程性资料等。

2-1-2教学大纲*

1.规范执行国家和省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大纲,学生思想品质、文化素养目标达成度高;

2.规范执行国家和省已有的专业技能课程教学大纲,联合行业企业共同开发其它的专业技能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并有机渗透技能大赛标准;

3.专业技能课程内容和职业标准有效对接。

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技能课程教学大纲,其它专业技能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2-2课程管理

2-2-1课程实施

1•有科学规范的课程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

2.开齐开足国家和省规定课程;

3.教学进程安排科学有序,教学资源配置合理高效。

课程管理制度,实施性教学计划,教学进程表、授课计划等课程实施的过程性资料。

2-2-2教材选用与开发

1.有完善的教材选用和开发制度,并严格执行;

2.公共基础课统一使用国规和省荐教材,专业技能课按要求使用国规和省荐教材、使用率70%以上;

3.根据行业产业发展以及专业特点,联合行业企业及时更

教材选用与开发制度,教材选用及发放清单、审批材料,使用率统计表,开发的活页讲义和学习手册等教学资源资料。



 

 

 

 

新、补充教学内容,积极开发活页讲义、学习手册、多媒体课件和校本教材等教学资源。

 

2-2-3示范课与研究课

1名以上专业教师获得省级示范课或研究课,或获得省级以上信息化教学大赛二等奖以上奖项。

省级“两课”、信息化教学大赛评比获奖证书。

3.教学团队

3-1专业负责人

3-1-1基本条件*

1.相关专业本科以上学历,教师系列高级职称,从事本专业教学4年以上;

2.具有技师以上职业资格或非教师系列本专业中级以上技术职称,熟悉行业和本专业发展现状与趋势,经常性参加行业企业的相关活动。

教师业务档案。

3-1-2知名度

1.主持省级以上课题研究并结题,或有3篇以上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

2.主持或参与技术研发或技术服务并获得市级以上奖项,或在省级以上竞赛中获三等奖以上奖项,或市级以上专业带头人,或省职业教育教科研中心组成员,或省职业教育领军人才。

教师业务档案。

3-2专业教师

3-2-1数量结构*

1.专任专业教师数与在籍学生数之比不低于1:27

2.专任专业教师本科以上学历95%以上,研究生学历(或硕士以上学位)25%以上,高级职称30%以上,获得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80%以上;获得技师以上职业资格或非教师系列本专业中级以上技术职称40%以上,或获得有关行业执业资格证书60%以上;

3.兼职教师占专业教师比例20%-30%,均具有技师以上职业资格或中级以上技术职称,30%以上具有高级技师职业资格或高级技术职称。

专任专业教师和兼职教师花名册,专任专业教师业务档案,本专业在籍学生花名册,兼职教师聘任资料及相关统计表等。

3-2-2能力素质

1.为人师表,从严治教,课程开发与实施能力强,胜任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课堂教学目标达成度高;

相关教案、课件、软件,课题、论文、获奖证书及相关统计表等。


 

 

 

2.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及网络资源,具有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

3.除专业负责人外,有教师主持或作为核心成员参与省级以上教学改革研究课题,或有教师在省级以上竞赛中获三等奖以上奖项,或指导学生在省级以上竞赛中获二等奖以上奖项,或60%以上教师有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或获奖。

 

3-2-3培训与教科研

1.制订“五课”教研工作方案,普遍开展“五课”教研和校本培训,每年20%以上专任专业教师参加市级以上培训和进修,年均师资培训经费不低于教师工资总额的8%

2.建立专业教师企业实践制度,每位教师每两年到企业实践不少于2个月。

3.有兼职教师管理制度并有效实施。

学校“五课”教研工作方案及本专业教研活动记录,校本培训制度及实施资料,市级以上培训资料及统计表,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统计表及过程性资料,培训经费统计表,兼职教师管理制度及实施资料等。

4.教学设施

4-1实训基地

4-1-1校内实训基

地*

1.设施设备先进,数量和工位与办学规模相适应,具备实践教学、职业资格鉴定、技能竞赛、社会服务等功能,有能进行项目课程教学的实习工场;

2.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第二产业类专业不少于7000元,第一、三产业类专业不少于5000元;

3.有健全的实训基地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实验实训开出率100%,自开率在95%以上,实训基地内各实训室平均利用率在70%以上。

校内实训基地基本情况一览表及平均利用率统计表,教学仪器设备的固定资产账册及生均值统计表,校内实训基地管理制度,校内实验实训项目及开出情况统计表等。

4-1-2校外实训实习基地

1.有不少于8个、合作协议满3年的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其中,辖市区域内的不少于3个,骨干企业不少于3个;

2.有健全的校外实训实习基地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

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基本情况一览表,实训协议,管理制度及实施资料等。

4-2信息资源

4-2-1专业图书

生均专业图书8册以上,并有计划地逐年增加,每年新购专业图书生均0.5册以上、订阅专业期刊8种以上,图书统,每年新购专业图书及订阅专业期刊目录流通率较高。

专业图书统计表及可供核对的图书信息系等。


 

 

 

4-2-2数字化教学资源

1.充分利用学校数字化学习资源管理和应用平台,积极研发和引进本专业数字化教学资源,本专业主干课程配有数字化教学资源;

2.数字化教学资源普遍进课程、进课堂,利用率高、成效显著。

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使用情况及反映建设成效的佐证资料等。

5.教学实施

5-1常规管理

5-1-1课堂教学管理

1.有健全的教学管理组织和制度,教学过程管理规范、有序;

2.教师教学水平高,课堂教学规范、高效;

3.有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运行良好。

教学管理组织机构、工作职责和人员名单,教学质量管理与监控制度,教学管理的过程性资料等。

5-1-2顶岗实习管

理*

1.有健全的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管理机制和配套措施完善;

2.顶岗实习专业对口,工作学习内容科学合理;

3.全面落实学生顶岗实习责任保险制度,学生能按时获得合理的实习报酬,学生对顶岗实习的满意度较高。

校企实习协议,管理制度,管理机构、职责和管理人员名单,实习教学计划、教师实习指导记录、学生实习手册,顶岗实习责任保险的相关资料,学生对顶岗实习的满意度调查表等。

5-2教学改革

5-2-1教学模式改

革*

1.普遍实施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模拟教学等教学模式,专业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体现教学做合一,做中教、做中学,实现知行统一;

2.教学方法多样、教学手段灵活,充分利用优质教学资源和现代信息技术,70%以上的专业技能课程采用形式多样的多媒体教学、现场教学等方式,效果良好;

3.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考核方式多元、灵活、恰当。

教学模式改革方案及阶段性成果,实施过程记录、典型案例等。

5-2-2教学管理创新

1.建立了校系二级教学管理体制,形成了行业企业深度参与教学管理的工作机制,普遍应用数字化、网络化管理手段;

二级教学管理机构、岗位职责、管理人员名单,反映行业企业参与教学管理的资料,数字化教学管理系统及运行情况,学分制和弹


 

 

 

 

2.适应学分制和弹性学制的需求,整合、开放教学资源;

3.围绕教学项目开发、课程建设,组成教师工作团队,形成教师合作发展机制。

性学制实施方案及实施资料,开放教学资源的有关规定和记录,专业教师团队建设的有关资料等。

6.质量效益

6-1办学规模

6-1-1学历教育人

数*

连续招生5年以上,年招生2个班以上、每班30人以上,在籍学生规模180人以上。

在籍学生统计表及可供核对的学籍管理信息库。

6-1-2非学历教育人数

每年承担社会职业培训人数达到在籍学生数的90%以上(参培学员接受培训满12课时计1人次)。

培训通知、花名册、培训计划、考勤考核资料等。

62培养质重

6-2-1双证率

95%以上毕业生获得本专业中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20%以上获得本专业高级职业资格证书或2个以上中级证书;或70%以上毕业生获得相关行业执业资格证书(个别特殊专业除外)。

毕业生名册,毕业生职业(执业)资格证书获得情况统计表及证明资料等。

6-2-2竟赛与成绩

1.开展校级技能大赛、创新大赛,本专业学生参赛率100%

2.本专业学生在技能大赛、创新大赛中获得省级三等奖以上奖项。

校级技能大赛、创新大赛方案及实施资料,参加省级以上竞赛获奖情况及证明资料等。

6-2-3就业与创业

1.毕业生就业率达95%以上,对口就业率达70%以上,当年劳动合同签订率70%以上;

2.毕业生就业质量高、起薪较高,就业满意度较高;

3.开展职业生涯指导和创业教育,有本专业学生创业实践基地和创业项目,毕业生中就业和创业成才典型多,事迹汇编入册。

毕业生就业情况统计表,劳动合同或高职院校录取通知书复印件,职业生涯指导和创业教育、创业实践基地和项目的相关资料,毕业生就业创业典型事迹,反映就业满意度的相关资料等。

6-2-4社会声誉

1.在校学生对本专业的满意度90%以上;

2.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综合素质满意度90%以上。

学生满意度调查表及统计表,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调查表及统计表等。

6-3社会服务

6-3-1技术服务

参与行业企业技术项目研发与服务,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技术研发和服务取得效益的证明资料等。

6-3-2资源共享

1.专业资源应用于技术研发和服务、职业资格鉴定、专业

反映专业资源实现共享和发挥示范引领、辐


 

 

 

 

技能竞赛等,成效显著;

2.专业资源对本区域其它学校开放,发挥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

射作用的佐证资料等。

注:1、标注★的指标为核心指标

五、江苏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合格专业建设标准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指标内涵

资料要求

1.专业设置

1-1专业调研论证

1.建立行业企业和职业教育专家为主体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定期开展市场调研和相关论证活动,形成规范的调研报告,调研成果在人才培养中有效体现;

2.建立专业负责人、骨干教师和行业专家组成的专业建设工作团队,对相应职业岗位进行调研和分析,形成岗位能力分析报告,分析成果在课程设置、教学基本要求中充分体现。

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职责及名单,调研报告及过程性资料,专家论证报告,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工作团队职责及名单,岗位能力分析报告及过程性资料,相关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等。

1-2专业建设规划与实施

1•专业建设符合学校专业发展整体规划,分期建设目标明确、思路清晰、措施有力;

2.年度工作计划与总结全面反映本专业建设规划的实施和达成情况。

学校专业发展规划、本专业建设规划,年度工作计划和总结等。

2.课程建设

2-1人才培养方案

1.根据国家和省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及调研成果制定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并主动根据行业产业发展和企业用人需求滚动修订,审批程序规范;

2.按照五年制高职学制特点和人才培养规律,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按照国家和省相关要求,开齐开足国家和省规定课程,合理确定公共课、专业课、实践课的学时比例。

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滚动修订的过程性资料、审批报告,教学进程表等。

2-2课程教材管理

1.有规范的课程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

2.规范执行国家和省公共课、专业课、实践课课程标准;

3.有完善的教材选用制度,并严格执行。公共课统一使用国规和省荐教材,专业课、实践课按要求使用国规和省荐教材,使用率60%以上。

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课程管理制度,教学进程表、授课计划等课程实施的过程性资料,公共课、专业课、实践课课程标准及执行的过程性资料,教材选用制度,教材选用和发放清单及使用率统计表、审批资料等。


 

3.师资队伍

3-1专业负责人

本科以上学历,高级职称,“双师型”教师,从事本专业教学3年以上,熟悉行业产业和本专业发展现状与趋势,主持过校级以上课题研究或参与市级以上课题研究,有市级以上教研或科研成果。

教师业务档案。

3-2数量结构*

1.专任专业教师与在籍学生之比不低于1:30

2.专任专业教师本科以上学历100%,研究生学历(或硕士以上学位)15%以上,高级职称20%以上。获得高级工职业资格70%以上,获得技师以上职业资格或非教师系列专业技术中级以上职称30%以上;或获得相关行业执业资格50%以上;

3.兼职教师占专业教师比例10%-40%,70%以上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或技师以上职业资格。

专任专业教师和兼职教师花名册,在籍学生花名册,专任专业教师业务档案,兼职教师聘任资料及相关统计表等。

3-3能力素质

1.为人师表,从严治教,能开展理实一体化和信息化教学;

2.积极参加教学改革课题研究和各种竞赛,有教师在市级以上竞赛中获奖,教师论文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或获奖较多。

相关的教案、课件、软件,课题、论文、获奖证书及相关统计表。

3-4培训与教科研

1•立足教学岗位普遍开展“五课”教研和校本培训,每年10%以上专任专业教师参加市级以上培训、进修;

2.建立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专任专业教师每两年到企业实践不少于2个月;

3.有兼职教师管理制度,并有效实施。

学校“五课”教研制度及本专业教研活动记录,校本培训制度及实施资料,市级以上培训统计表及相关佐证材料,教师到企业实践的统计表及过程性资料,兼职教师管理制度及实施资料等。

4.教学设施

4-1实训基地*

1.有满足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主要实验实训项目的教学设施设备,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理工医类专业6000元以上,其他类专业4000元以上;

2.有较为完善的实训基地管理制度,实验实训开出率95%以上,自开率85%以上;

3.5个以上、合作协议满2年的校外实训实习基地,有校外实训实习基地管理制度并执行。

校内实训基地基本情况一览表,教学仪器设备的固定资产账册及生均值统计表,校内实训基地管理制度,校内实验实训项目及开出情况统计表,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基本情况一览表、协议、管理制度及实施资料等。


 

 

4-2信息资源

1.生均专业图书2册以上,每年新购专业图书30册以上,订阅专业期刊2种以上;

2.有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规划,并有效实施,专业主干课程配有数字化教学资源。

专业图书统计表及可供核对的图书信息系统,每年新购专业图书和订阅专业期刊目录,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规划、实施及反映建设成效的佐证资料等。

5.教学管理

5-1课堂教学管理

1.教学管理组织和制度健全,教学进程安排有序,教学过程管理规范,教学资源配置合理;

2.有教学质量监控制度并实施。

教学管理组织机构、职责和名单,教学管理和质量监控制度,教学管理过程性资料。

5-2顶岗实习管理

1.有健全的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管理机制和配套措施完善;

2.顶岗实习专业对口,落实学生顶岗实习责任保险制度,学生对顶岗实习的满意度较高。

校企实习协议,管理制度、组织机构、职责和名单,实习教学计划、教师实习指导记录、学生实习手册,顶岗实习责任保险相关资料,学生对顶岗实习满意度调查表等。

6.质量效益

6-1办学规模*

1.连续招生6年以上,年招生30人以上,在籍学生规模150人以上;

2.每年承担社会职业培训人次达到在籍学生数的60%以上(参培学员接受培训满12课时计1人次)。

在籍学生统计表及可供核对的学籍管理信息库,培训通知、花名册、培训计划、考核考勤资料等。

6-2培养质量*

1.毕业生95%以上取得本专业中级工职业资格证书,60%以上取得高级工职业资格证书;或70%以上取得相关行业执业资格证书

(个别特殊专业除外)。积极组织学生参加计算机、普通话、英语等级考试,取证率较高;

2.就业率90%以上,对口就业率60%以上,当年劳动合同签订率60%以上;

3.本专业学生每年参加市级以上技能大赛或创新大赛。

毕业生名册、各类证书获得情况统计表及证明资料,毕业生就业情况统计表,劳动合同、高校录取通知书复印件,参加市级以上技能大赛或创新大赛的证明资料等。

6-3社会评价

1.学生对本专业的满意度70%以上;

2.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综合素质满意度70%以上。

学生满意度调查表、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调查表及相关统计表等。

注:标注★的指标为核心指标

六、江苏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特色专业建设标准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指标内涵

资料要求

1.专业开发

1-1专业定位

1-1-1专业调研论证

1•专业设置具有五年制高职特质,专业设置有效对接区域特色产业、新兴产业或特种行业,紧跟产业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的变化,关注社会发展和服务民生;

2.建立了由行业企业专家和职业教育专家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行业企业专家参与专业建设和教学过程;

3.跟踪产业发展,定期开展市场调研和相关论证活动,形成科学有效的调研报告,调研成果在人才培养中充分体现。

相应的行业产业发展规划,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职责及名单,调研论证制度,专业调研报告、专业调研的过程性资料,专家论证报告、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等。

1-1-2岗位能力分析

1.建立由专业负责人、骨干教师和行业企业专家组成的专业建设工作团队,对相应职业岗位进行广泛调研和深入分析,凸显岗位能力要求的变化,形成适应产业需求变化的岗位能力分析报告;

2•分析成果在专业课程体系中有效转化,并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基本要求中充分体现。

工作团队职责及名单,岗位能力分析报告及过程性资料,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及相关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等。

1-2专业发展

1-2-1专业建设规划与实施

1.专业建设规划与区域特色产业、新兴产业或特种行业的发展规划相对接,专业调整与产业发展趋势相吻合;

2.本专业在学校专业建设发展规划中地位凸显,分期建设目标明确、思路清晰、措施得力;

3.专业建设规划能有效实施,建设成效明显。

学校专业发展规划、本专业建设计划、年度实施工作计划和总结等。

1-2-2专业拓展

根据区域特色产业、新兴产业或特种行业的发展需求,不断地拓宽专业口径,专业(技能)方向不少于2个。

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技能方向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及实施资料


 

 

1-3专业文化

1-3-1物质性文化

有充分反映职业教育特征、本专业特点和行业企业要求的、具有视觉冲击力和专业吸引力的专业环境及其文化陈设,物质性专业文化特色明显。

反映专业环境及其文化陈设的场景、图片和文字等。

1-3-2非物质性

文化

有充分体现现代职业教育思想、本专业特质和可传承发展的办学理念、育人特色、教风学风等,并在课程教学、学生管理、社团活动中有机渗透,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育人熏陶作用,学生的职业品质、职业素养得到有效培养。

诠释办学理念、育人特色、教风学风及其育人过程的场景、图片和文字等。

2.课程建设

2-1课程体系

2-1-1人才培养方案

1.根据国家、省或相关行业的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以及本专业调研成果,贯彻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要求,制定本专业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并根据行业产业发展变化适时滚动修订,审批严格规范;

2.按照五年制高职的学制特点和人才培养规律,构建了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的专业课程体系。按照国家和省相关要求,开齐开足国家和省规定课程,合理确定公共课、专业课、实践课的学时比例,并有效实施;

3.自主开发1门以上或参与开发2门以上校本专业课程。

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滚动修订的过程性资料、审批报告,教学进程表、校本专业课程及其教学基本要求开发的过程性资料等。

2-1-2课程标准

1•规范执行国家和省公共基础课程标准,学生思想品质、文化素养目标达成度高;

2.规范执行国家、省和行业领域已有的专业课程标准,联合行业企业共同开发其它的专业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有机渗透技能大赛标准;

3.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有效对接。

公共基础课程标准、专业课程标准,开发的专业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2-2课程管理

2-2-1课程实施

1•有科学规范的课程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

2.开齐开足国家和省规定的课程;

3.教学进程安排科学有序,教学资源配置合理高效。

课程管理制度,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进程表、授课计划等课程实施的过程性资料。


 

 

 

2-2-2教材选用与开发

1•有完善的教材选用和开发制度,并严格执行;

2.公共课统一使用国规和省荐教材,专业课、实践课按要求使用国规和省荐教材,使用率60%以上;

3.根据行业产业的发展以及专业特点,联合行业企业及时更新、补充教学内容,积极开发活页讲义、学习手册、多媒体课件和校本教材等教学资源。

教材选用和开发制度,教材选用及发放清单、审批资料,国规省荐教材选用率统计表,开发的活页讲义、学习手册等。

2-2-3精品课程与示范课

1.制定精品课程建设方案;

2•有1门校级以上精品课程;

3.1名以上专业教师获得省级示范课或研究课,或获得省级以上信息化教学大赛二等奖以上奖项。

精品课程建设方案及建设成果,省级“两课”、信息化教学大赛评比的获奖证书和相关资料。

3.教学团队

3-1专业负责人

3-1-1基本条件

1.相关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副教授(五年制高职办学点为高级讲师)以上职称,从事本专业教学3年以上;

2.具有技师以上职业资格或非教师系列本专业中级以上技术职称,掌握行业领域和本专业现状与发展趋势,经常性参加行业领域的相关活动;

3.能将相关行业企业的最新技术成果及时转化为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

教师业务档案。

3-1-2知名度

1•主持省级以上课题研究并结题,或有3篇以上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公开发表;

2.主持或参与技术研发或技术服务并获得市级以上奖项,或在省级以上相关竞赛中获三等以上奖项,或市级专业带头人,或省职业教育教科研中心组成员,或省职业教育领军人才。

教师业务档案。

3-2专业教师

3-2-1数量结构

1.专任专业教师数与本专业在籍学生数之比不低于1:27

2.专任专业教师本科以上学历100%,研究生学历(或硕士以上学位)30%以上,高级职称30%以上,获得高级工以上职业聘任资料及相关统计表等资格80%以上;获得技师以上职业资格或非

专任专业教师和兼职教师花名册、在籍学生花名册,专任专业教师业务档案,兼职教师


 

 

 

 

教师系列相关专业中级以上技术职称40%以上,或80%以上获得相关行业执业资格;

3.兼职教师占专业教师比例20%-40%,均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或技师以上职业资格,30%以上具有高级职称或高级技师。

 

3-2-2能力素质

1.为人师表,从严治教,课程改革与创新意识强,胜任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课堂教学目标达成度高;

2.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及网络资源,具有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

3.除专业负责人以外,有教师主持或作为核心成员参与省级以上教学改革研究课题,或在省级以上竞赛中获奖,或指导学生在省级以上竞赛中获得二等奖以上奖项,或60%以上教师有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或获奖;

相关教案、课件、软件,课题、论文、获奖证书及相关统计表等。

3-2-3培训与教科研

1.制定“五课”教研工作方案,普遍开展“五课”教研、教学改革研究和课程产品以及校企合作项目研发;

2.每年有20%以上专任专业教师参加市级以上培训,普遍开展校本培训,年均师资培训经费不低于教师工资总额的8%;建立专业教师企业实践制度,专任专业教师每两年到企业实践不少于2个月。

3.建立兼职教师管理制度并有效实施。

学校“五课”教研工作方案及本专业教研活动记录,市级以上培训统计表及佐证材料,校本培训制度及实施资料,教师企业实践的统计表及过程性资料,培训经费统计表,兼职教师管理制度及相关资料等

4.教学设施

4~1实训基地

4-1-1校内实训基地

1.实训基地建有真实(仿真)环境的教学工场,设施设备先进,数量和工位与办学规模相适应,具备实践教学、职业资格鉴定、技能竞赛、社会服务等功能;

2.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理工医类7000元以上,其它类5000元以上;

3.有健全的实训基地管理制度,实验实训开出率100%,自开率95%以上,实训基地平均利用率70%以上。

校内实训基基本情况一览表及平均利用率统计表,教学仪器设备的固定资产账册及生均值统计表,校内实训基地管理制度,校内实验实训项目及开出情况统计表等。


 

 

 

4-1-2校外实训

实习基地*

1.有不少于8个、合作协议满3年的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其中辖市区域内的不少于3个,骨干企业不少于3个;

2.有健全的校外实训实习基地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

校外实训基地基本情况一览表,实训合作协议、管理制度及实施资料等。

4-2信息资源

4-2-1专业图书

生均图书8册以上,并有计划地逐年增加,每年新购专业图书生均0.5册以上,订阅专业期刊在10种以上,图书流通率高。

专业图书统计表及可供核对的图书信息系统,每年新购专业图书及订阅专业期刊目录等。

4-2-2数字化教学资源

1.学校建有数字化学习资源管理和应用平台,重视数字化资源的开发和引进,本专业主干课程配有数字化教学资源;

2.数字化教学资源普遍进课程、进课堂,利用率高,成效显著。

数字化资源建设、使用及反映建设成效的佐证资料等。

5.教学实施

5-1常规管理

5-1-1课堂教学

管理

1•有健全的教学管理组织和制度,管理手段先进,教学管理规范、有效;

2.教师教学水平高,课堂教学规范、高效;

3.有适合本专业特点的各环节教学质量标准,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运行良好。

教学管理组织机构、职责和名单,教学管理和质量监控制度,教学管理的过程性资料等。

5-1-2顶岗实习管理

1•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健全,配套措施完善,执行效果好;

2.行业企业实质性地参与顶岗实习方案制定,学生实习岗位专业对口,工作学习内容与专业能力提升要求相一致;

3.落实学生顶岗实习责任保险制度,学生能按时获得合理的实习报酬,学生对顶岗实习的满意度较高。

校企实习协议、管理制度,管理机构、岗位职责和管理人员名单,实习教学计划、教师实习指导记录、学生实习手册,顶岗实习责任保险的相关材料,学生对顶岗实习的满意度调查表等。

5-2教学改革

5-2-1教学模式改革

1.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和五年制高职人才成长规律,专业教学过程对接生产工作过程,推行教学做合一,注重学习与思考相结合、传承与创新相结合,实现知行统一;

2.教学方法多样,教学手段灵活,专业课程普遍采用多媒体教学、现场情境教学和理实一体化教学,效果良好;

3.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科学多元的评价标准与方式。

教学模式改革方案及阶段性改革成果,实施过程记录、典型案例等。


 

 

 

5-2-2教学管理

创新

1.校系二级教学管理组织体系健全,建立了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相适应的服务性、开放性的管理组织和制度,普遍使用数字化、网络化管理手段;

2.积极实施学分制和弹性学制,注重综合素质培养、专业视野拓展,全时空开放专业教学资源;

3.围绕课程建设、项目开发、技术服务等,组成2个以上有行业企业专家参与的教师工作团队,形成教师合作发展机制。

教学管理机构、岗位职责、管理人员名单,反映行业企业参与教学管理的资料,数字化教学管理系统及运行情况,学分制和弹性学制实施方案及实施资料,专业教师工作团队建设的有关资料等。

6.质量效益

6-1办学规模

6-1-1学历教育人数

本专业连续招生6年以上,年招生一个班,30人以上,在籍生规模150人以上。

在籍学生统计表及可供核对的学籍管理信息库。

6-1-2非学历教育人数

每年承担相关专业领域的社会职业培训人数达到籍学生数的80%以上(参培学员接受培训满12课时计1人次)。

培训通知、花名册、培训计划、考勤考核等资料。

6-2培养质量

6-2-1双证率

1.毕业生95%以上获得本专业中级工以上职业资格证书,80%以上获得本专业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或80%以上获得相关行业执业资格证书(个别特殊专业除外);

2.毕业生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相关应用水平等级考试综合取证率80%以上。

毕业生名册、职业(执业)资格证书获得情况统计表及证明资料,应用水平等级考试相关资料及统计表等。

6-2-2竟赛与成绩

1.普遍开展校级技能大赛、创新大赛,本专业学生参赛率100%

2.本专业学生在省级以上教育部门或行业协会组织的技能大赛、创新大赛及其它有关大赛等竞赛中获得三等奖以上奖项。

校级技能竞赛、创新大赛方案及实施资料,参加省级以上竞赛的获奖情况及证明资料等。

6-2-3就业与创

业*

1.毕业生就业率95%以上,对口就业率80%以上,当年度劳动合同签订率80%以上;

2.毕业生就业质量高,起薪较高,就业满意度较高;

3.开设职业生涯指导和创业教育课程,有本专业学生创业实践基地和创业项目,毕业生中就业创业典型多,事迹汇编入册。

毕业生就业情况统计表,劳动合同、高校录取通知书复印件,就业创业教育、创业实践基地和项目的相关资料,毕业生就业创业典型事迹,反映就业满意度的资料等。


 

 

 

6-2-4社会声誉

1.在校生对本专业的满意度90%以上;

2.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综合素质满意度90%以上。

学生满意度调查表,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调查表及统计表。

6-3社会服务

6-3-1技术服务

参与行业企业技术项目研发与服务,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技术项目研发与服务取得效益的有关证明资料等。

6-3-2专业资源共享

1.专业资源应用于技术研发和服务、职业资格鉴定、专业技能竞赛等,成效显著;

2.专业资源对本区域其它学校开放,发挥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

反映专业资源共享和发挥示范、引领方面的材料等。

注:1、标注★的指标为核心指标。

七、江苏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品牌专业建设标准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指标内涵

资料要求

1.专业开发

1-1专业定位

1-1-1专业调研论

证*

1•专业设置具有五年制特质,有效对接区域主导产业、支柱产业、战略新兴产业,特别是高端制造业、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关注社会发展和服务民生;

2.建立了由行业企业专家和职业教育专家为主体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行业企业深度参与专业建设和教学过程,定期开展市场调研和相关论证活动,形成科学的调研报告,调研成果在人才培养中充分体现。

相应的行业产业发展规划,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职责及名单,调研报告及过程性资料,专家论证报告,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等。

1-1-2岗位能力分

析*

1.建立专业负责人、骨干教师和行业企业专家组成的专业建设工作团队,对相应职业岗位进行广泛调研和深入分析,形成岗位能力分析报告;

2.分析成果在专业课程体系中有效转化,并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基本要求中充分体现。

工作团队职责及名单,岗位能力分析报告及过程性资料,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及相关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等。

1-2专业发展

1-2-1专业建设规划与实施

1•专业建设规划及调整符合区域主导产业、支柱产业、新兴产业发展趋势;

2.本专业建设在学校专业发展规划中地位凸显,分期建设目标明确,思路清晰、措施得力;

3.年度工作计划和总结有效指导、充分反映本专业分期建设目标的实施和达成情况。

学校专业发展规划、本专业建设规划、年度工作计划和总结等。

1-2-2专业拓展*

1.针对行业、产业的变化,依托本专业形成不少于2个专业组成的专业群(链);

2.针对职业岗位(群)的变化,专业(技能)方向不少于2个。

专业群(链)和专业(技能)方向一览表,相关专业调研论证材料、专业(技能)方向教学基本要求及实施资料。


 

 

1-3专业文化

1-3-1物质性文化

有充分反映职业教育特征、本专业特点和行业企业要求的、具有视觉冲击力和专业吸引力的专业环境及其文化陈设,形成全时空的环境育人良好氛围。

反映专业环境及其文化陈设的场景、图片和文字等。

1-3-2非物质性文化

有充分体现现代职业教育思想和专本业特质、可传承发展的办学理念、育人特色和教风学风等,并在课程教学、学生管理、社团活动中有机渗透,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育人熏陶作用,学生职业素养得到有效培养。

诠释办学理念、育人特色、教风学风及其育人过程的场景、图片和文字等。

2.课程建设

2-1课程体系

2-1-1人才培养方

案*

1.根据国家和省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以及本专业调研成果,贯彻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要求,制定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并根据行业产业发展适时滚动修订,审批严格规范;

2.按照五年制高职的学制特点和人才培训规律,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按照国家和省相关要求,开齐开足国家和省规定课程,合理确定公共课、专业课、实践课的学时比例,并有效实施;

3.自主开发1门以上或参与开发2门以上校本专业课程。

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滚动修订的过程性资料、审批报告,教学进程表,校本专业课程及其教学基本要求开发的过程性资料等。

2-1-2课程标准*

1.规范执行国家和省公共基础课程标准,学生思想品质、文化素养目标达成度高;

2.规范执行国家和省已有的专业课程标准,联合行业企业共同开发其它的专业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有机渗透技能大赛标准;

3.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有效对接。

公共基础课程标准、专业课程标准,开发的专业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等。

2-2课程管理

2-2-1课程实施

1.有科学规范的课程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

2.开齐开足国家和省规定的课程;

3.教学进程安排科学有序,教学资源配置合理高效。

课程管理制度,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进程表、授课计划等课程实施的过程性资料。

2-2-2教材选用与

].有兀善白勺教材选用和开发制度,并严格执仃;

教材选用和开发制度,教材选用及发成清


 

 

 

开发

2.公共课统一使用国规、省荐教材,专业课、实践课按要求使用国规、省荐教材,使用率70%以上;

3.根据行业、产业的发展以及专业特点,联合行业企业及时更新、补充教学内容,积极开发活页讲义、学习手册、多媒体课件和校本教材等教学资源。

单、审批资料,国规省荐教材使用率统计表、开发的活页讲义和学习手册等。

2-2-3精品课程与示范课

1•制定精品课程建设方案;

2.1门校级以上精品课程;

3.1名以上专业教师获得省级示范课,或两名以上专业教师获得省级研究课,或2名以上专业教师获得省级以上信息化教学大赛二等奖以上奖项。

精品课程建设方案及建设成果,省级“两课”、信息化教学大赛评比的获奖证书和相关资料等。

3.教学团队

3-1专业负责

3-1-1基本条件*

1.相关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副教授以上职称(五年制高职办学点为高级讲师以上职称),从事本专业教学5年以上;

2.具有技师以上职业资格或非教师系列本专业中级以上技术职称,熟悉行业产业和本专业发展现状与趋势,经常性参加行业企业的相关活动。

教师业务档案。

3-1-2知名度

1.主持省级以上课题研究并结题,或有3篇以上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公开发表;

2.主持或参与技术研发或技术服务并获得市级以上奖项,或在省级以上竞赛中获三等奖以上奖项,或市级专业带头人,或省职业教育教科研中心组成员,或省职业教育领军人才。

教师业务档案。

3-2专业教师

3-2-1数量结构*

1.专任专业教师数与本专业在籍学生数比不低于1:27

2.专任专业教师本科以上学历100%,研究生学历(或硕士以上学位)40%以上,高级职称30%以上。获得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90%以上,获得技师以上职业资格或相关专业非教师系列中级以上技术职称50%以上;或获得有关行业执业资格60%以上;

专任专业教师和兼职教师名册、在籍学生花名册,专任专业教师业务档案,兼职教师聘任资料及相关统计表等。


 

 

 

 

3.兼职教师占专业教师比例20-30%,均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或技师以上职业资格证书,40%以上具有高级职称或高级技师职业资格。

 

3-2-2能力素质

1.为人师表,从严治教,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意识强,胜任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课堂教学目标达成度高;

2.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及网络资源,具有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

3.除专业负责人外,有教师主持或作为核心成员参与省级以上教学改革研究课题,或在省级以上竞赛中获奖,或指导学生在省级以上竞赛中获得二等奖以上奖项,或60%以上教师有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或获奖。

相关教案、课件、软件,课题、论文、获奖证书及相关统计表等。

3-2-3培训与教科研

1.制定“五课”教研工作方案,普遍开展“五课”教研和校本培训,每年有20%以上专任专业教师参加市级以上培训、进修,年均师资培训经费不低于教师工资总额的8%

2.建立专业教师企业实践制度,专任专业教师每两年到企业实践不少于两个月;

3.有兼职教师管理制度,并有效实施。

学校''五课”教研工作方案及本专业教研活动记录,校本培训制度及实施资料,市级以上培训统计表及佐证材料,教师到企业实践的统计表及过程性资料,培训经费统计表,兼职教师管理制度及过程性资料等。

4.教学设施

4-1实训基地

4-1-1校内实训基

地*

1.设施设备先进,数量和工位与办学规模相适应,具备实践教学、职业资格鉴定、技能竞赛、社会服务等功能,建有真实(仿真)环境的教学工场,建成本专业大类的省级以上实训基地;

2.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理工医类8000元以上,其它类6000元以上;

3.有健全的实训基地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实验实训开出率100%,自开率95%以上,实训基地平均利用率70%以上。

校内实训基地基本情况一览表及平均利用率统计表,教学仪器设备的固定资产账册及生均值统计表,校内实训基地管理制度,校内实验实训项目及开出情况统计表等。

4-1-2校外实训实习基地

1.有不少于8个、合作协议满3年的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其中辖市区域内的不少于4个,骨干企业不少于4个;

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基本情况一览表,实训合作协议、管理制度及实施资料等。

 

 

 

 

2.有健全的校外实训实习基地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

 

4-2信息资源

4-2-1专业图书

生均专业图书10册以上,并有计划地逐年增加,每年新购专业图书生均0.5册以上,订阅专业期刊10种以上,图书流通率较高。

专业图书统计表及可供核对的图书信息系统,每年新购专业图书及订阅专业期刊目录等。

4-2-2数字化教学资源

1.充分利用学校数字化学习资源管理和应用平台,积极研发和引进数字化教学资源,本专业主干课程配有数字化教学资源;

2.数字化教学资源普遍进课程、进课堂,利用率高、成效显著。

数字化数字资源建设、使用和反映建设成效的佐证资料等。

5.教学实施

5-1常规管理

5-1-1课堂教学管理

1.有健全的教学管理组织和制度,教学管理规范、有序;

2.教师教学水平高,课堂教学规范、高效;

3.有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并运行良好;

教学管理组织机构、职责和名单,教学质量管理与监控制度,教学管理的过程性资料等。

5-1-2顶岗实习管

理*

1.有健全的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完善的管理机制和配套措施,执行有力,运行规范有效;

2.顶岗实习专业对口,工作学习内容科学合理;

3.全面落实学生顶岗实习责任保险制度,学生能按时获得合理的实习报酬,学生对顶岗实习的满意度较高。

校企实习协议、管理制度,管理机构、职责和名单,实习教学计划、教师实习指导记录、学生实习手册,顶岗实习责任保险的相关材料,学生对顶岗实习的满意度调查表等。

5-2教学改革

5-2-1教学模式改

革*

1.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和五年制高职人才成长规律,推行教学做合一,注重学思结合,实现知行统一;

2.教学方法多样、教学手段灵活,专业课程普遍采用多媒体教学、现场教学,效果良好;

3.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科学多元的评价方式。

教学模式改革方案及阶段性改革成果,实施过程记录、典型案例等

5-2-2教学管理创新

1.校系二级管理组织体系健全、职责明确,建立了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相适应的服务性、开放性的管理组织和制度,普遍使用数字化、网络化管理手段;

2.适应学分制和弹性学制的需求,整合专业教育教学平台,

教学管理机构、职责和名单,反映行业企业参与教学管理的资料,数字化教学管理系统及运行情况,学分制和弹性学制实施方案及实施资料,开放教学资源的相关资料,专业


 

 

 

 

实现教学资源全时空开放;

3.围绕教学项目开发、精品课程建设、技术服务等,组成2个以上的教师工作团队,形成教师合作发展机制。

教师工作团队建设的有关资料。

6.质量效益

6-1办学规模

6-1-1学历教育人

数*

连续招生6年以上,年招生2个班以上,每班30人以上,在籍学生规模300人以上

在籍学生统计表及可供核对的学籍管理信息库。

6-1-2非学历教育人数

每年承担相关专业领域的社会培训人数达到在籍学生数90%以上(参培学员接受培训满12课时计1人次)。

培训通知、花名册、培训计划、考勤考核资料等。

6-2培养质量

6-2-1双证率

1.毕业生95%以上取得本专业中级工以上职业资格证书,80%以上获得本专业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或80%以上获得相关行业执业资格证书(个别特殊专业除外);

2.毕业生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相关应用水平等级考试取证率80%以上。

毕业生名册、职业(执业)资格证书获得情况统计表及证明资料,应用水平等级考试相关资料及统计表等。

6-2-2竟赛与成绩

1.开展校级技能大赛、创新大赛,本专业学生参赛率100%

2.本专业学生在技能大赛、创新大赛中获得省级三等奖以上奖项。

校级技能竞赛、创新大赛方案及实施资料,参加省级以上技能大赛或创新大赛获奖情况及证明资料等。

6-2-3就业与创业

1.毕业生就业率95%以上,对口就业率80%以上,当年度劳动合同签订率80%以上;

2.毕业生就业质量高、起薪较高,就业满意度较高;

3.开展职业生涯指导和创业教育,有本专业学生创业实践基地和创业项目,毕业生就业创业典型多,事迹汇编入册。

毕业生就业情况统计表,劳动合同、高校录取通知书复印件,就业创业教育、创业实践基地和项目的相关资料,就业创业典型事迹,反映就业满意度的资料等。

6-2-4社会声誉

1.在校学生对本专业的满意度90%以上;

2.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综合素质满意度90%以上。

学生满意度调查表,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调查表及相关统计表等。

6-3社会服务

6-3-1技术服务

参与行业企业技术项目研发与服务,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技术项目研发与服务取得效益的证明资料。


 

 

 

6-3-2资源共享

利用本专业的设施、设备、师资等资源,承担本地区行业部门或职业学校技能大赛、职业资格鉴定,开展校企合作、校校合作,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

反映专业资源共享和发挥示范、引领方面的资料等。

注:1、标注★的指标为;

心指标。

 

附件8:

全省中等职业教育应申报品牌专业的指导目录

1农村经济综合管理

2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

3现代农艺技术

4机电技术应用

5数控技术应用

6模具制造技术

7机械制造技术

8机械加工技术

9计算机应用

10计算机网络技术

11电子技术应用

12电子与信息技术

13汽车运用与维修

14汽车制造与检修

15建筑工程施工

16园林技术

17护理

18服装设计与工艺

19服装制作与生产管理

20会计

21会计电算化

22电子商务

23市场营销

24商务英语

25旅游服务与管理

26中餐烹饪

27酒店服务与管理

28物流服务与管理

29学前教育
注:目录内专业为全省通用性较强专业,只能申报品牌专业,不得申报特色专业。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不专门编制指导目录,参照此目标执行。

终审:校长办公室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